6月的田垄间,收割机轰鸣声响彻金黄麦浪,仓东公司1.3万亩麦油抢收攻坚战全面告捷。从“与天气赛跑”抢收小麦到“无缝衔接”播撒稻种,这支以党员为先锋的队伍用实干书写“颗粒归仓”的奋斗答卷,让田头地间处处涌动着争分夺秒的拼劲、协同作战的韧性,成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闻“雨”而动:织密“收运销”全链攻坚网
“天气预报显示6月上旬有连续降雨,必须把粮食赶在雨前‘抢’回来!”5月底,看着气象预警,仓东公司“三夏”指挥部迅速拉响战斗号角。11790亩小麦按成熟度划分为4大作战单元,38台机械、25名骨干组成“收割-转运-销售”先锋队,党员带头驻扎田头,白天盯收割质量、夜间守场头转运,把“党员责任区”设在最忙的机耕道、最累的磅秤旁。
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保收”与“保供”双线并行:生产端,党员技术骨干蹲点指导收割机调试,不断优化收割参数,在农机和运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紧急协调增加收割和运输车辆;销售端,党员骨干牵头对接大华等订单客户及兄弟企业鹤丰公司,在其最大吸纳能力基础上,对剩余约1600吨即将抢收登场小麦,带着“消纳能力”“价格优势”双清单跑市场,提前锁定销路,破解“丰收后积压”难题。“党员就是要在急难险重里当‘解题人’,哪里有堵点,党旗就插在哪里。”收割监管组党员徐晶说。
昼夜鏖战:让“人停机不停”成为攻坚注脚
6月4日,大面积收割正式启动。场头灯光彻夜通明,后勤组把热饭热菜送到田头,安全监管员打着手电巡查机械作业——这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队伍,用“连轴转”的实干劲头诠释着攻坚担当。场头综合组党员王鸿志带着组员连续三晚守到凌晨3点,看着最后一车小麦驶离,袖口还沾着未拍净的麦芒:“只要还有一粒粮在场头,我们就不能歇。”
3天!11790亩小麦全部抢收完毕,比原计划提前7天。当6月6日晚最后一车小麦交付收购方时,田头的红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这面“红色引擎”不仅驱动着收割效率,更凝聚起“拧成一股绳”的攻坚合力:党员结对员工手把手教测水、控质量,技术能手主动分享“保收”经验,运输司机们更自发集结成“机动运输队”,在田头与收购点间跑出“加速度”。
无缝衔接:从“抢收战场”迈向“播种新局”
麦茬还未散尽,2.15万亩水稻夏种已拉开序幕。“收割一块、播栽一块”的田间,党员先锋队又变身“夏种指导员”,蹲守大田,从水浆管理到机械播栽,全程盯紧每一道工序。截至6月10日,夏种进度超50%,比去年同期快40%,在天气干旱引起土地大面积返碱的情况下,实现小麦平均亩产990斤/亩,其中镇麦29亩产达1134斤/亩。
“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是融在抢收里的担当、长在田地里的实效。”“三夏”副指挥长徐国海看着连片的新绿感慨,从抢收时的“党员冲在前”到夏种中的“技术沉下去”,党组织的战斗力早已渗透到生产各环节。如今,田垄间的红旗仍在飘扬,仓东人正带着“抢收时的拼劲”,在夏种战场上续写“党建红”与“丰收金”交相辉映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