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入海” 蓝色经济“上新”

发布时间:2024-06-07

江苏,凭海跨江、拥湖枕河,是全国唯一同时坐拥江河湖海的省份,通江达海优势显著,海洋资源禀赋独特。950多公里海岸线,一阵阵向“新”浪潮持续翻涌,蓝色经济正昂扬向上。

近年来,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以“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发挥基金投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优势产业领先发展。与此同时,集团着眼种质繁育、陆海接力养殖、海洋功能食物提取等关键技术,加快国内一流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产业与科创协同发展水平,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内,由省沿海集团建设并运营的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实验室初见雏形。首批实验室仪器设备陆续进场,预计2024年下半年正式运行。作为抢抓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重大机遇、推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的积极实践,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截至当前,中心已累计申请专利16项,开发了水产养殖病害快速检测技术4套、微藻固定化技术1套,收集建立微藻藻种库1个,改进并搭建微藻生产装置1套,并试制了相应的产品。

“今年开始,我们和高校院所合作的条斑紫菜、岩藻多糖、褐藻寡糖、甲壳素利用复合酶制剂相关科研项目相继启动,目前都已取得初步成果。”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实验室正式运行之后,省沿海集团将拥有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制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研发实验室和硬件支撑,为项目研发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企业与院校联合攻关、携手成果转化,已逐渐成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引擎。创新中心与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合作的微藻项目已对技术成果进行了转化,产生了4个商业化产品。踏浪欢歌间,由省沿海集团主导或参与的海洋项目正结出累累果实。

眼下,水上夏耕即将到来,连云港市赣榆水产苗种繁育和现代化养殖示范中心设施渔业集中区里,首批满载南美白对虾幼苗的运输车整齐停靠。虾苗箱被逐个从增氧水箱移至集中区养殖池,应用于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为主要特征,除了具有工厂化养殖的优点外,还在养殖废水处理、减少养殖用水量和尾水排放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能有效解决养殖尾水污染排放问题,提高产量的同时,确保全产业链生态化发展。

“赣榆工厂化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是省沿海集团和地方合作打造“蓝色引擎”的生动缩影。

沿海,是增长极,也是保护带。平衡好沿海开发与海洋保护的关系,是省沿海集团推进海洋产业“向蓝向绿”的关键环节。

为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省沿海集团切实履行生态资源保护重要责任,腾退7万余亩经营鱼塘实施“退渔还湿”,预留近5余万亩建设黄海湿地和珍禽保护区,连续8年增殖放流改善条子泥海域生态,为候鸟迁徙增加觅食地。在此基础上,集团持续探索湿地蓝碳开发等前沿技术,提升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水平,探索(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模式,同步提升海洋产业的“含金量”与“含绿量”,蓝色动能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