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更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命脉所系。6月25日,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号角吹响。在这片向海而兴的热土上,省沿海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平衡严守生态红线与促进产业发展,统筹土地保护与开发,集团以生态为基、科技为刃,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起沉甸甸的丰收希望与绿色未来。
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底色。严守耕地红线,本质是守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线。省沿海集团视生态保护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发展中助力守护滨海湿地的独特生态。先后在盐城等地方提供生态用地14.5万亩,其中腾退9万余亩鱼塘等用于黄海湿地申遗和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建设,新增5万余亩海域作为条子泥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连续8年增殖放流改善条子泥海域生态,为候鸟迁徙增加觅食地,努力促进集团经济效益与沿海地区生态效益双赢互促。拓展金湖县宝应湖退圩还湖项目,增加3400余亩自由湖面,新增耕地866亩,绿色稻田与粼粼碧水交相辉映,绘就乡村美丽生态画卷。耕地保护与生态涵养在这里相得益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盐碱治理,深挖资源潜力。集团将盐碱地视为潜力巨大的后备土地资源,紧抓“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大力推进土壤健康、地力提升、盐碱地治理等技术研发,集成推广综合改造技术。在东台、大丰等地,集团系统运用暗管排盐、有机质提升、耐盐作物培育等治理模式,整治盐碱地新增补充耕地3.5万亩,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绿色生机,为省级重大项目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保障。通过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整合零散田块、完善灌排体系、优化田间道路,建成高标准农田5.28万亩,大幅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力。
节约集约,提升用地效能。 盘活存量土地,建成如东凌洋315MW和灌云洋桥365MW渔光互补项目,“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产业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大丰小海镇全域综合整治项目形成集中连片耕地1.6万亩,新增耕地1200余亩,立足“土地+”谋划产业布局,以特色产业导入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立体种养、智慧农业等节地增效模式,推动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提升。在农业企业,喷灌技术正在推广,节水灌溉得到运用;在外拓基地和桥,黑斑蛙养殖模式创新研究及示范项目已进入稻蛙共生阶段;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种植管理系统,农田实现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实时监测,农药、化肥使用量较传统种植减少10%。依托条子泥健康养殖基地,加大养殖智能化技术应用,打造东台万亩智慧渔场示范项目,在连云港建设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设施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土地集约化利用步伐稳健。
实践证明,节约集约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严守耕地红线不是发展的“天花板”,而是永续发展的压舱石。从昔日荒滩盐碱到今日沃野良田,从土地零散低效到规模集约经营,从单一生产空间到生态经济协同,省沿海集团用行动诠释“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国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