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在集团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涌现一批勇于开拓、实干担当的先锋,他们在海洋经济拓展、土壤健康管理、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国企改革等领域奋勇争先、创造精彩。即日起,我们推出“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聚焦身边逐梦蓝海的开拓者、盐碱荒滩的改良者、扎根田野的新农人、绿色“碳”路的探索者等等,一起见贤思齐学榜样,勇立潮头争先锋,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可敬可爱的身影,让更多星光汇聚成璀璨风景,以此激励更多沿海奋斗者们做出更大贡献。
王志:担当筑精品 实干践初心
五月的苏北平原,金湖县宝应湖退圩还湖项目上,千亩麦浪翻滚。这片良田,正是沿海集团参与江苏生态重塑的精心之作,是王志和团队辛勤努力的成果。
宝应湖退圩还湖项目,着力清退湖泊保护范围内历史圩区,恢复湖泊自由水面,同时利用废弃底泥进行土地复垦,为全省发展提供补充耕地储备。从圈圩荒地到“粮”辰美景,湖泊“复苏”中,沿海人一直向“新”求“质”。
2024年的5月正是攻坚会战关键阶段,金湖项目公司的办公室灯火通明。面对底泥含水量高、施工矛盾以及连续降雨导致工期延误的困境,王志咬定目标不放松,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优化施工工序、高效化解矛盾、并行组织施工,提前高质量完成土地整治任务。项目区耕地质量达到5.0-5.5等,首季水稻亩产1190斤,被列为淮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实现新增耕地当年验收、当年高产,指标当年交易。
“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王志经常这样与项目同事说,而他也是这样坚持做。得益于持续学习,王志同志带领团队应用“特许经营”“投资人+EPC+运营”等模式落地实施了金湖、小海近5亿元投资项目。近年自然资源领域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带领团队加强政策和模式研究,强化分析研判,寻求专业突破,着力构建新回报机制,推动优质项目纳入储备,助力主业梯次开发。
“无论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他总是能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同事小冯说,语调坚定轻快、工作安排清晰,这是同事们共同印象。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沿海人,王志坚持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把优秀融入日常点滴,在平实的工作中彰显先锋本色,带动团队成员满腔热情投身工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马野:在基金蓝海中奋楫扬帆
2024年的盛夏,马野快步走向盐城大丰区那栋已经来了无数次的办公楼,汗湿的衬衫紧贴后背——这是他连续第三周驻点营销。作为基金公司法定代表人,这名拥有21年党龄的老党员深知,双碳基金出资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
彼时,公司经理层成员变动,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加。年度重点任务重新分工,马野第一个在承诺书上签名,主动认领双碳基金项目。该基金的部分实缴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拦路虎”。为了解决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启“地毯式”走访工作,从开发区管委会到财政局,对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进行了深入沟通,并紧盯项目决策和出资的难点堵点,平衡各方诉求,全力推动优质项目投资落地。经过一个月的攻坚,前期对应未实缴的部分顺利到位,困扰已久的难题终告圆满解决。
双碳基金刚落定,1150万元的土壤基金份额转让困境又摆在眼前。临近年终,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几乎已无新增投资计划。他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分析梳理出潜在出资人名单。为最大可能争取潜在机构的支持,他开启了“连轴转”——常常是周一上午例会一结束就出发,直至周五才返程。凭借着 “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的韧劲,他带领团队成功协调2家出资人承接出资份额,保障了土壤基金的稳健运营。
笔记本扉页上的那句“党员就该冲锋在前”,始终是马野砥砺前行的无声宣言。作为党员,他以身作则,用“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教授方法,肩并肩突破难关,带领年轻同志1年内高效完成了6个项目审批。在海洋基金组建的关键战线,他深入协同集团投资发展部、投资公司海洋产业二部及基金公司投资管理部,成功推动了海洋基金在省战新基金项下组建完成。
面对基金投资领域高度市场化的竞争环境,2024年,他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公司在利润总额、劳动增长率、现金流等方面实现了突破。这份实干淬炼的成绩单,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初心融入事业,使命赋能发展的奋进故事。
徐丽:青春奋进绽芳华
“只要找到徐丽,内部再难协调的事都有办法!”在淮安苏食肉品公司,这是同事们的一致共识。
徐丽同志现任江苏淮安苏食肉品有限公司业务部负责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她扎根平凡岗位,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入职十余年来,她始终以“服务至上、信誉为先”为信条,在业务协调、应急保供、团队管理等工作中冲锋在前,成为青年员工学习的标杆。
作为省级重点保供企业,疫情期间,苏食承担了上海、扬州紧急保供任务。面对比平日暴增五倍的订单量,徐丽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白天,她化身“调度员”,争分夺秒对接采购部门加大生猪储备,协调生产部门优化排产计划,确保每一个订单精准落地;夜晚,她变身“守护者”,手机全时待命,随时准备处理车辆调配、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等突发问题。
业务部作为苏食淮安公司的核心窗口,工作琐碎繁杂,需协同公司各部门及十余家销售公司。面对千头万绪的任务,徐丽始终以大局为重,秉持“事无巨细、使命必达”的作风,无论是日常订单对接、跨部门沟通,还是突发问题协调,她总能迅速响应、高效解决。凭借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她成为公司运转的“润滑剂”,用耐心与专业架起了各部门间的沟通桥梁。
担任业务部负责人后,徐丽以“团结协作、争创一流”为目标,迅速建立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的团队机制。她带头研究市场趋势,优化销售策略,带领团队连续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她常说:“党员不仅是身份,更是责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岗位上发挥更大价值。”在她的影响下,部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年轻员工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从平凡岗位上的默默耕耘,到疫情保供中的逆行冲锋;从跨部门协调的“多面手”,到团队管理的“主心骨”,徐丽用行动证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藏在每一次迎难而上的坚守中。未来,她将继续以初心为灯、以使命为帆,在奋斗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郑玉涛:追光在希望的田野上
清晨六点,当多数人还在和被窝 “难舍难分” 时,郑玉涛已经扎进了阡陌纵横的田间“寻寻觅觅”。一辆电动自行车,车筐里的记录本、记号笔和卷尺是他巡查的 “标配”。时而弯腰轻抚麦苗,感受叶片的韧性;时而蹲下拨开杂草,查看土壤墒情。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地细致观察,他牢牢把控着生产进度与质量。
2020年“三秋”,公司一、五大队合作协议到期,油菜种植工作告急。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 “这片地我来扛!”,他一边管理10841亩油菜,一边扛起3700亩油菜种植重任。面对粮油种植团队建设难题,他带着协管员实操教学,从整地到施肥,到播种再到田间管理,手把手传授经验,2024年两个“徒弟”成功担任大队长。
身为农发大丰分公司的一名农业技术员,他积极参训掌握前沿动态,定期组织农业生产现场会,将广袤田野化作 “田间课堂”,助力公司优化种植布局,推动公司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与推广。卷起裤脚站在田垄间,他化身 “讲师”,手持稻穗或油菜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措施,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个环节讲解都细致入微,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大队长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2022—2024年,直播稻浸种催芽、油菜精量播种、机插秧插前封闭、水稻全程无人机作业等多项技术在他的努力下落地推广,公司粮油种植逐渐呈现产量稳步增长、成本逐步控制、安全风险有效降低、管理质效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自2020年7月入职以来,这位 “新农人”便扎根田埂,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守护良田,公司1.6万余亩粮油自营种植区域未出现病虫害爆发、重种等问题。2024年,小麦亩产达1232.54斤,水稻在极端天气下仍亩产939.33斤,全年净利润超1200万元。这片丰产的良田就是追逐的光亮。